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01
当前位置:
首页
/
/
媒体关注
擦亮鲜红底色 共谱青春华章——记青海木里矿区的河南年轻人 2021-04-07
  2020年4月16日发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青海木里矿区位于海拔4200多米的高原上,这里的氧含量只有平原的60%至70%,行走时如同背负一袋20斤的面粉。平原人来到高原,多少都会有高原反应,在这里,不能高声说话,不能开怀大笑,不能快步行走,不能正常饮食。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木里的冬天,夜里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四十摄氏度,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有一群不畏严寒、不畏危险,不怕苦、不怕累的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的年轻人,用青春谱写着保护生态的奋斗篇章。   高原美容师——王言帅、朱建华   王言帅、朱建华,从中化河南局生态环境院技术部的正、副主任,到木里项目组技术组的正、副组长,一路风雨同行、并肩作战。作为高原的美容师,从工作量的三方核对到监理的无缝衔接,从水下暗工程的方案敲定到设计变更的建言献策,都有他们的身影。白天,他们在现场踏勘指导,晚上,他们在项目部潜心研究,与指挥部一起解决关键性的问题,以至于每天睡眠都不足6个小时,再加上海拔高、气压低,导致他们每顿只能吃下半碗饭,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伙子们就瘦了10多斤。由于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每天早晚又有例会和安全会,他们经常忙完就已经半夜了。一次,王言帅难得有时间和家人视频,将近一个月没见的小家伙竟然在视频里问:“你是谁?妈妈,这个黑不溜秋的人是谁呀?”那一刻,宿舍里的小伙子们都不禁红了眼眶……虽然环境非常艰苦,虽然长时间远离家人,但他们常说:“心有所向,是藏汉人民的嘱托;恢复生态,是对绿水青山的承诺。”他们无怨无悔!   高原多面手——张光   张光是中化河南局生态环境院在木里项目的技术组人员。他从技术组到后勤组,从防疫员到车队队长,之后担任南线交通指挥长,到现在负责四号井东坑坑底平台塑造工作,一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他曾指挥15台钩机、7台铲车、2台推土机,连续48个小时在现场进行平台塑造工作,饿了就啃些已经冻透的干粮,累了就回车上眯一会儿。在12月的攻坚阶段,他同时指挥7个队伍近300辆车在底部平台完成倒土工作。狂风没能吹退这个现场施工指挥员,沙尘亦未能撼动这个现场安全员。满脸的灰黑、满心的疲惫,在平台造好的那一刻,在工作完成的那一刻,他完美诠释了“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精神。   高原百宝箱——陈坡   陈坡是中化河南局生态环境院在木里项目的后勤保障人员,在项目上,大家有任何需要都找他,他就像百宝箱一样,尽力满足大家的需求。他每天坚持与工作人员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合理搭配伙食,让大家能够多吃些饭菜,增长一些体力对抗严寒和高原反应。从9月到11月,他一直在木里负责后勤保障工作。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普通棉靴已无法满足大家的御寒需求,为了不让寒冷影响大家的工作,他从9月底就开始协调购买防寒棉服和棉靴,经过近一个月的协调,终于购买到所需物资。在这个寒冷缺氧的地方,他不仅让每一名同志的身上暖暖的,也让大家的心里暖暖的。   高原塑形师——曹登宣、李佳乐、张钰朋   曹登宣、李佳乐、张钰朋是中化河南局勘测公司的青年职工,在木里项目担任测量工作。由于工期要求紧,木里矿坑回填工作进驻的施工队伍比较多,但是渣场的工作面只有那么大,这就需要他们从大局规划,做到保质保量高效地完成测量工作。从施工前的测量放线到施工后的验面收方,从监测点的测量到滑坡体的监测,从航测数据对接到施工队方量确认,每一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既是同事,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默契的配合,让他们在工作中所向披靡,当遇见问题时,可以很快地给出解决方案。刚进驻木里项目时,张钰朋曾因严重的高原反应而半夜发烧。要知道在高原感冒发烧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的情况。指挥部急忙派车,连夜将张钰朋送到了天峻县县医院。经过紧急治疗后,张钰朋便要求重返木里项目组。大家在电话里都劝他多休息休息,等身体完全恢复好再上来,他却说自己来这里不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还木里人民绿水青山。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项目上。   测量工作是最辛苦的工作,也是最繁重的工作,白天要在现场完成各项测量工作,晚上要和施工队进行对接,还要经常参加方案研讨会议,探讨最佳施工方案。身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严重的缺氧加上每天繁重的工作,每个人身体都有过小罢工,但小伙子们没有轻言放弃。他们用一言一行践行着地质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时代责任,把“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句话当作工作的动力,在木里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燃烧着青春的热火。   为了恢复绿水青山,大家相约在雪域高原,在这个氧气稀薄,走路都喘的地方,身体力行地记录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地质人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和热情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张志哺:做一块有用的“高级补丁” 2021-01-18
  ——专访河南局天一公司总经理张志哺   2020年6月12日发表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见到张志哺的时候,他正坐在自己办公室里处理信息。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将整个屋子照得亮堂堂的。十多年前的他可能从没想过,当年只有5个人的天一公司(河南天一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隶属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竟能够扎根监理市场向阳而上,而当初那个闷头跑的年轻人,现在也有了一方专属天地,成为了身边人眼中可敬的“小张总”。   从初出茅庐到“高级补丁”   2002年是张志哺人生第二阶段的开始,这一年,他从学生转变为工作者,一毕业就进入了当时才刚成立的天一公司。公司初创,能带给这个毛头小子的没有高薪福利,只有一个又一个辗转一线的机会。   张志哺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安阳省道S101监理服务项目”,那时公司缺个实验员,初出茅庐的他就像块小“补丁”一样被分配到了实验室,负责水稳压实度实验,由于是独立抽检,需要什么样本都得自己去采集,没什么工作经验的张志哺能想到的只是自己要想办法去取样。20多岁,正是一个少年不服输的年纪,炎炎烈日下,他就这样趴在滚烫的公路上,取样、抽检、实验……一次次摸索,一点点积累,努力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可毕竟工作量大,环境也相对恶劣,张志哺最终还是在近40°C的高温中倒下,因脱水被送进了医院。好在有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这次的事情让业主看到了他的任劳任怨、他的认真负责,在感动之余,业主方也从心里认可了他,认可了天一公司,并与他们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甚至还将其他项目介绍给天一公司去干。安阳,就这样成为了天一公司发展的起点,也成为了张志哺想事、干事的起点。   2003年,张志哺正式成为监理行业从业者,开始承担管理工作。安阳项目的良好开端,为他们树立了形象和口碑,在省道S101项目后,张志哺马不停蹄的进驻安阳县姬果公路项目,并因安阳项目业主方的推荐,与内黄县交通局取得了联系,拿到了当地的公路监理项目,与此同时,王楼至兰考高速公路监理项目也成功中标。初创期的发展,天一公司的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因为人太少,张志哺不得不在熟悉了各项工作后,尽可能多的到各个项目上去。他笑称,那时候的自己就是块“高级补丁”,哪里需要就尽快赶往哪里,一年几乎回不了几次家,还要同时管几个项目,想想是真的挺累的,可奇怪的是,只要有活,好像就能充满干劲。   从初出茅庐到“高级补丁”,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张志哺在实践中迅速成长,在辛劳中不断向上,成为了天一公司能够独挡一面的项目管理人才。   穷则善其身、韧其骨   2004年,因地方相关政策规定的突然变化,张志哺独自在一个小地下室里整理了一个多月的竣工资料。当越来越多的信息汇聚在他的脑海中后,张志哺突然意识到,个人也好、公司也好,要想得到更多的机会,必须要想办法提升。   一个想法从萌芽到生根,需要的时间并不多。为了能够有资格承担更多项目任务,张志哺下决心要尽快考取专业监理工程师证,凑巧的是,安南高速监理项目也同时开工了。于是,白天他驻扎工地,完成监理工作,晚上或凌晨就开始了在麦田地里的学习。风吹麦浪、晨曦微光,成为了他备考这段日子里唯一美好的记忆,其余的睡眼惺忪、劳累辛苦,就成为了只有他自己一人知道的过去。   一个人有多拼搏往往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2007年,张志哺边工作边学习拿到了专业监理工程师证,而他所在的天一公司也凭着一股子干劲儿在艰难的发展中完成了监理乙级资质的申报。资质的升级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也让张志哺和他的同事们信心倍增。   穷,则善其身、韧其骨。从学校毕业到工作这些年,张志哺没赚到什么钱,但和公司一同“长大”的日子更让他感到骄傲。初生牛犊,没有矫情和抱怨,所有的穷、苦、累都是未来美好生活的积累。   为了省钱,他和同事常常自发的在洗浴中心过夜,每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让他无法安心的去住宾馆,即便公司能报销,他也总是舍不得。“洗浴中心一张票十块钱,将就将就一晚也就过了,公司也还在发展期,旅馆住着太心疼。”张志哺总是这么想,也总是这么做。   在内黄县一个项目上时,他曾为了省钱主动要求住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一个星期的实验整理工作,除了上厕所就基本上没出过房门,项目接近尾声,当地交通局的一位领导前来工地视察,当看见顶着两个黑眼圈,神情疲惫的“张监理”后,又惊讶又感动,立刻叫人带他去洗澡,还亲自掏钱带他去吃饭。   “工作干好了,其他困难克服克服就行了。”张志哺笑呵呵的说道。   2013年,天一公司领导适时转变发展思路,将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定为内升资质,外扩市场,强化创新驱动力。而在监理一线干了十年的张志哺也因工作出色被调回了公司,升任公司副总经理,重点负责当时最让人头疼的资质升级和科技创新等事务。   那段时间,他总能跟早上第一波来上班的同事打上照面,但不同的是,顶着深深黑眼圈的他却是刚刚“下班”。整日加整宿的资料整理和准备,让他忘却了黑夜白天,他脑子里想的只有,如果能把监理资质升到甲级,那么公司将能够得到承接更多业务的机会,发展将会更好。2014年,天一公司顺利获得甲级资质,开启了发展新征程,至2019年,公路监理项目的产值和利润实现了成倍增长,而他所编写的《监理企业适应市场需求的全面变革管理》也获得了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如果能力是别人是否用你的第一因素,那么用不用心、能不能吃苦就是别人是否会长期用你的最大原因。   从一线到内务,从技术到管理,张志哺的工作和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那份吃苦耐劳的精神依然没变。为了促进公司发展,他每年审核监理大纲、监理计划、监理工作总结300多份;为了帮助基层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平,他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先后编写了《监理大纲指导书》和《监理计划指导书》等文件资料,为公司培育一批可靠的技术骨干;为了畅通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他起草了《现场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分公司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等10多项文件,解决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新问题;为了建立公司良好口碑,他严格整肃作风,杜绝现场监理人员的吃、拿、卡、要现象,并每周对项目总监和现场业主代表进行电话回访,实现了公司的“二次经营”。   2019年,河南局领导提出了新的经营管理方针,有效盘活了全局资源,激发了企业的内部活力,也激起了张志哺新的斗志和干劲。带着这股子“想事、谋事、干事、成事”的热情,张志哺又主动请缨,开始了省外监理业务的拓展。一年中,他往来于浙江、四川、内蒙、陕西、广西等省市,积极走访考察,牵头组织各省备案,并克服重重困难一手创办了云南办事处。云南市场的有效拓展给予了河南局和天一公司更多的机会,2019年,天一公司先后中标了十几个监理项目,并联合岩土公司在云南省中标了4000多万元的地质灾害监理与施工项目,其中云南省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修复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中标的监理标段合同额约1200万元,创下了公司自成立以来中标金额的又一次新高。   善其身、韧其骨,这样才能获取更多成长的勇气和力量,才能在工作生活的磨练中,越发的熠熠生光。   荣誉,是对家庭的愧歉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省直青年岗位能手”,“中化河南地质局先进生产(工作)者”……2020年,带着一身荣誉的张志哺被任命为天一公司总经理。   赞扬、荣誉、成绩……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日子,可生活却并非总是苦尽甘来。   张志哺说,如果真的有什么遗憾,那一定是对家庭、对媳妇的愧歉。   2009年,张志哺结婚了。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张志哺经常需要驻扎工地,陪妻子的时间并不多,连妻子怀孕,他也不能在家照顾。孕期7个多月,孩子因为母体营养不良、路途奔波等多个原因出现了早产征兆。县医院、省中医院、三附院……从工地赶回老家的张志哺带着妻子奔波多家医院,终于得到了可以保孩子的答复,就在他准备松口气的时候,一张诊断书犹如晴天霹雳,打击的他几乎不能站立——“重度脑瘫”,诊断书上的字清晰的刺眼,他突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孩子,更不知道如何面对虚弱的妻子。一个快三十岁的大男人就这样站在医院的楼梯间里,哭的不知所措。   日子总要继续,困难只能克服。努力平复好自己情绪的张志哺一边与医生沟通,一边与父母妻子商量着治疗方案,同时还尽力腾出时间处理项目事宜。那些日子是张志哺一家最难熬的时光,十八次治疗,每次要扎一百八十针,还要找至少六个大人帮忙按住孩子全身,这种折磨对于一个出生仅仅“三斤三两”的婴儿来说,简直无法想象,对于守在孩子身边要亲眼目睹全过程的父母来说,更是难以承受。   每每提起,张志哺总忍不住落泪,“我最愧疚的是,孩子扎针我只见过一次……可我媳妇见了十八次……”张志哺其实心里清楚,无论是孩子还是妻子,那段艰难日子都非常需要他,但当时的他无法完全抛下工作,他不能因为自己耽误项目的推进,更不因为自己家里的事影响公司的信誉。无法平衡内心的时候,只能让自己更努力的去工作,为孩子和妻子的未来打拼。   日子在夫妻二人各自的付出中向着好的方向前行。孩子出院后,张志哺更加努力的跑业务、干工作,他的妻子则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第二个孩子也在这时悄然降临。这一次,张志哺比任何人都小心,工作再辛苦他也不忘关心妻子的身体。可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老二将要出生时,张志哺正好在洛阳,在行业里小有名气的他被业主点名参加会议,就在开会的中间,张志哺突然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说产妇需要尽快进行剖腹产手术,但只有家属签了字才行。看着眼前屋里等着他开会的一大帮人,张志哺能做的只有尽快解决问题,以便能够更早些往回走。11月22日,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在焦急的等待中,会开完了,可高速也封路了。想着还在医院等他的妻子,张志哺根本连一秒也呆不下去,干脆决定冒雪往回走。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他整整“滑行”了九个小时。晚上八点,张志哺到达医院,看着孤零零躺在床上一天都没吃饭的妻子,他难过的不知所以。   人们总说,美好的希望和残酷的现实,你永远不知道哪个来的更快。经历了一胎孩子重病,二胎媳妇受罪的张志哺完全没有想到,还有痛苦在等着他。   2019年,天一公司开拓云南业务,经验丰富的“高级补丁”张志哺被派去开拓新市场,可谁知,就在离家的这半年,妻子竟被查出了患有乳腺癌。为了不给丈夫增添压力,第一次活检,张志哺完全不知道,直到他从云南回来,妻子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再一次,晴天霹雳。   好不容易孩子慢慢变好,妻子却又遭了罪。张志哺无法描述自己的心情,只能强迫自己去接受、面对。在多次协调后,第二次手术的时间敲定了,可不巧的是,临近手术的日子,他所负责的项目又突然接到了年中大检查的通知。“项目一直是我一个人负责的,我没办法不去”。纠结再三,张志哺还是出现在了检查现场。当他的父亲、姐姐在电话里气愤的质问他时,他没有勇气解释,只能默默的听着,然后挂了电话佯装平静的回到岗位上。   男儿有泪,不但不轻弹,更不轻说。在别人看来这每一件都沉重的足以打垮一个人的事,张志哺全都默默的扛了下来,哪怕是每天跟他朝夕相处在一个办公室、一处工地的同事,都完全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第一个孩子手术时,时任天一公司总经理的彭宏勋曾问他,要不要让局工会帮忙发起一次捐款,多少减轻些压力,张志哺想了想,还是拒绝了。尽管他知道,在丈夫这个角色上,他亏欠良多,但他不愿意给大家添麻烦,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能给妻子和孩子带来幸福。   初为少年,已成人父。一转眼,张志哺已在河南局天一公司干了近二十年,大家口中的“小张总”也已成为了公司的“元老”。如果问他,最难忘的是什么,他的回答可能只是:公司那辆不到两万块钱的奥拓,当年,我们开了三十二万公里……   车轮永动,向前不止。四十岁,不惑的年纪,正是张志哺的黄金时代。过去的让其过去,未来,他还能吃苦、还想做一块有用能干的“高级补丁”。
上一页
1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  地址:郑州巿金水区文化路76号  电话:0371-60103102  传真:0371-60103105  邮箱:Henan@ccgmb.com    

  纪检举报中心      邮编:450000  http://www.hgkc.cn  豫ICP备150136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