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局物探“三重奏”:快干、实干、会干
作者:
陈如
发布时间:
2019-02-20 15:24
器乐三重奏,是用不同的乐器奏出曲目和谐、匀称和统一的美感。重奏带来的美,没有一枝独秀、没有个人炫技,每种乐器间相辅相成,起承转合配合妥当。河南局物探人和他们的“三干精神”便恰如这三重奏:快干、实干、会干,辅承之间,挥洒成曲。
“万事开头难”
“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下,要想干成事、出效益,就要抓住每次机会快速介入、不惧苦累、灵活去干”。中化河南局物探院院长赵显志每每说起“三干精神”,眼神里总会透出一股坚定。对于赵院长来说,从一年前接手这个有时连工资都发不齐的物探院,到带领物探小伙子们打出一片天地,这期间的不容易大概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在河南局工作的人都很清楚,物探技术院前几年的经济效益并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地质市场萎缩所带来的冲击也同样影响着物探工作的进行,而缺乏面对和创新的勇气更是让物探院的效益日益下降。
赵显志院长说,物探的小伙子们都是肯吃苦、肯劳动、肯用双手去挣来幸福的人。“一开始大家觉得没活干,挣得又少,所以心不在工作上”。通过各方面的询问了解和与干部职工交流沟通,赵院长意识到,职工没干劲儿是物探院当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可怎么样才能调起大家的干劲儿呢?那就是对内要给大家做心理工作,对外要让大家有活干。
“内外兼修,方得圆满”。于是,在这样的思想下,赵院长一边给大家做心理辅导工作,一个个了解大家的难处并给予关心和照顾;一边开始四处跑工程,大项目、小项目能接的都接。他说,一方面大家有活干了自然有钱赚,也能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凝聚力就会慢慢增强;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项目不赚钱,但只要这些项目是他们从来没接触过的,他们也愿意从项目中学习进步,这样也是为以后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做准备。
仅仅一年时间,物探院转亏为盈,完成了年度经营目标。更难能可贵的是,物探院的凝聚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激情活力、不怕苦累、充满“干劲儿”的物探队伍就这么出现了。
“疾风知劲草”
当然,物探院的蜕变更与物探“快干、实干、会干”的三干精神分不开。
“我们领导给我们做工作的时候经常提到的就是三干精神,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短时间内把工作做好的一大原因。”物探技术院王腾飞在回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时说道。
三干精神,说的是要快速介入项目不拖沓,实实在在干活不取巧,发挥专业技术、重视服务质量讲诚信。只有这样干活,才能慢慢赢得甲方的重视和信任,才能逐步转变艰难局面让项目“自动找上门”,从而实现物探院的长远发展。
王腾飞对“快干”精神有着深刻地体会,他负责的四川小金县抚乡物探项目可以说是“快干”的最佳体现。王腾飞说,四川这个项目接的非常急,从得知消息到正式开工,总共就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比正常的准备时间减少了一半。“尽管当时处于无人、无车、无仪器、无经验的状态,但为了能抓住这个项目,我们只能不顾一切立即进入准备状态”。没有仪器,他们就联系多家单位去借,最终收到了河北核工业局愿意出借EH4仪器的回复;没有公用车辆,他们就开着自家车迅速北上到河北,再经山西南下四川,硬是在“四无”的艰难条件下保证了项目按时开工。
说起“快干”,就不得不提到“实干”。过去一年来,物探技术院小伙子们可以说一直奔波在各地野外,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沙漠、雪山、丛林、草原,大家没少钻、没少爬。宋腾飞记忆最深的大概就是福建三明市的物探项目。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位于中国南部的福建气候湿热、虫蚁乱爬,而到了夏季,高温酷暑极其折磨人。为了更好地进行探测,宋腾飞跟同伴两人到了福建三明市后先是找了个熟悉当地地形地貌的农民带着他们进山。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夏日福建的高温连给他们带路的当地人都热晕了,他的同伴也因为承受不住而不得不暂时返家休息。但即便的是这样,宋腾飞还是坚持做完了这个项目的勘探任务,而他的同伴也在稍稍的休息后坚持回到了一线与他一同“实干”到底。
比宋腾飞的体会更加深刻的,还有物探院的袁昌盛。如果说福建项目是“实干”的表率,那么他所接到的内蒙古苏尼特左旗项目则在此基础上更加体现了“会干”的精神。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用这句诗来形容袁昌盛和同伴们在四五月的内蒙看到的黄沙漫天的景象大概也不为过。沙尘暴肆虐的季节,连草都是黄色的。同样不美丽的还有他们的心情。“天气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当地的牧民太难沟通”。因为语言不通、民族文化差异等原因,当地牧民几乎是不允许他们在自己的草区进行探测的,尽管袁昌盛他们一再给牧民们解释不会踏草、不会刨土挖坑,牧民们依然不同意且态度难以沟通。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袁昌盛只是无奈的一笑:“更令我们头疼的还有甲方”。牧区沟通难、当地人排外等问题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但是甲方并不出面,所以为了把活干下去,袁昌盛他们只能自己硬着头皮上。他们先是找了个会说蒙汉双语的人作为翻译,然后带着牛奶、茶叶等挨家挨户的上门征求意见,无论牧民们的态度怎样恶劣,他们总是笑着回应。正是这样一家一家的拜访,渐渐地一些牧民开始慢慢接受并同意了他们进行探测。“其实很多牧民还是能沟通的,但也有一些牧民不理解,不过他看你态度好也就渐渐平静下来了,至少不会再把你轰出去”。袁昌盛回忆道:“虽然有些牧民默认了你能去探测,但却依然不喜欢看见有人踩在他们自己的草区,所以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凌晨三四点起床,打游击战似的去拉线做探测工作。”
灵活变通,用专业的态度对待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诚心诚意去解决,这就是物探院的年轻人们对“会干”精神的理解和贯彻。在这样的精神下,河南局物探院承接的内蒙古项目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连甲方都没有想到,这群年轻人能够这么快、这么好的完成这个项目的物探工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9年,在走过一年的艰难日月后,河南局物探技术院终于迎来了自己崭新的发展,而“三干精神”也渐渐在这帮年轻人的心里烙下了深刻印记。
“快干、实干、会干”,这是河南局物探人最为自豪的口号,也是他们一切行动的准则。2018年初,以张建军局长为首的河南局领导班子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物探院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局层面对各个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扶持,更是鼓励了大家紧跟市场、开拓创新,重新激发了物探技术院的活力。但2018年对于河南局物探人来说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困难和希望在等待着他们,而“三干精神”也将继续伴随物探技术院的每一个人跨过一条条大河、爬上一座座雪山、穿越一片片丛林和沙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迎着朝阳,期待这帮干劲儿十足的年轻人继续为河南局的发展奏响最美、最激动人心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