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让荒山披绿装 ——记河南省直青年岗位能手王言帅
作者:
徐玉冰
发布时间:
2022-09-23 18:28
《河南工人日报》纸质版9月15第三版
《中国化工报》的媒体版《化工号》9月15日
学习强国号9月15日
“我总有一种想回之前做的项目看看的冲动,想看看我付出那么多心血的环境治理项目,现在是啥样。我相信一定都大变样,那些地方一定会变得很漂亮。”一脸憧憬说这番话的人,就是“明达工匠”王言帅。他也被同事称为“高原美容师”、被木里项目部封为“坡长”,他作为技术骨干参与的木里项目,如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荒芜的山头被郁郁葱葱的盛草披上“绿装”,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体上,一片片的绿色向上蔓延,一派生机勃勃的模样。
“啥事儿我只要开始干,就一定要干成”
2014年7月,刚毕业于地质找矿专业的王言帅来到中化河南局环境院,是去艰苦的一线工地还是留在舒适的办公室,成为他工作道路上的第一个选择。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到一线去。从此,他从一个只有理论基础的地质调查新人变成了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形师”、“排险员”。
2015年,初出茅庐的王言帅被派到了灵宝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重点工程项目,这是他第一次独立作为核心人员参与野外施工项目,即便他早就有心理准备,也被野外的艰苦环境狠狠来了个下马威。项目部交通困难、饮水不便,10月份就开始飘起大雪,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他毫不退缩,一待便是一整年。
项目部人员少,工期紧张任务重,为了早日完成项目,王言帅不得不身兼多职。可这时候的他还并没有很多经验,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并不完全对口,面对初入行业业务不熟的窘境,王言帅白天穿梭在工地的各个区域,晚上翻书、查阅资料,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在书中找寻答案,常常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三点。他曾经遇到了一些难题,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于是他跑到了几十公里的市内,敲开根本不认识的工程师的家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请教,最终找到了最适合的施工方案。甚至为了做好项目,他自学了测绘测量,并干得有模有样。
秉承着实干精神,王言帅圆满完成了这个项目,从而消除了治理区范围内的泥石流地质灾害,由采矿活动引发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以及土地资源占压等地质环境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改善。对于困难,王言帅从不多说什么,认准了,就是干。
“工匠精神就是责任心”
2017年,正在西气东输公司武汉管理处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排查的王言帅接到重庆忠县分输站的地质灾害险情紧急求助,油气管道随时面临着可能爆炸的危险。他临危受命,连夜驱车赶往西气东输分公司湖北油气管道地质灾害排查项目现场,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对现场进行调查分析。
彼时正值夏季,项目现场地形险峻,连续的强降雨引发了山体滑坡,时刻威胁到油气管道。由不得半点迟疑,王言帅立即带领大家投入到抢险工作中。面对无法预知的险情,王言帅顾不得自己害怕,当机立断,一边将现场情况第一时间上报西气东输分公司,一边组织所有的人对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前缘压脚、后缘截排水、裂缝充填覆盖等等,一系列工作完成,油气管道终于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这是王言帅做过的最惊险的项目,谈及当时的危险,他显得镇定又平和,“如果那时出事了,现场的人一个也跑不掉,但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着怎么做好这个项目,无论如何也不能造成国家损失。”
紧急项目他沉着冷静,长期的项目他更是耐心又专注。2019年,中央财政资金大型山水林田湖草勘查设计项目-河南省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焦作市山阳区北部山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项目,王言帅又一次作为项目负责挑起了大梁。他带领团队在夏季40多度的高温中持续进行野外勘查,平均每天只睡5个小时,连续奋战20天完成了12.5平方公里的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工作。
他总说,“工作理应如此,我要尽责做好。”不论面对的环境多恶劣,不论工作有多辛苦,不论遇到多少困难,他对于每个项目都始终全力以赴,在工作的每个细节中体现着工匠精神。他对职业敬畏、对任务执着、对项目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业主的尊重和领导同事的信任。
“工作使我内心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曾专门谈到木里矿区问题,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对此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决不松手。2020年8月,青海省政府提出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作为“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标段一”的实施单位之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在中煤总局领导下,加入第二项目部,积极参与聚乎更矿区3、4号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王言帅主动请缨,在青海木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第二项目部担任技术经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工作中。
在项目实施中,王言帅克服了高原反应、24小时不间断施工、天气异常寒冷、工期紧张等一系列困难,与项目技术组共同攻克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填补国内乃至国际领域在该特殊环境下大兵团作战的空白,提前一年完成了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两月见型打基础,当年建章强保障、两年见绿出形象”的目标任务,也让木里从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绿洲,促使建成高原高寒矿山生态公园。
这些年的经历,也让王言帅获得了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优秀党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南省省直、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青年岗位能手”,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青海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突出贡献个人”,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河南地质局“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等等的荣誉。
谈及自己的成长,王言帅说,他感到内心更加坚定了,他凭借着干劲、闯劲和钻劲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项目,而工作带给他的自信和成就感,也让他非常满足。他说:“我并不认为我是最优秀的,我觉得我也就干了这些事,可能也只是凑巧我干了,但是我却对生态环境工作有了更深刻、更不一样的认识。”
对于未来,王言帅说,他决心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 ”
“最内疚的事,是没有时间在母亲的手术单上签字”
家庭和事业兼顾,是人间难言的苦。在面对家庭和事业时,王言帅也分身乏术,而他对于家庭,却只有愧疚。工作这么多年,他说最后悔的事情,是没有在妈妈的心脏病手术单上签字。
当时母亲正要做心脏病手术,手术风险很大,父亲紧张到不敢签手术同意书,儿子成为他最强大的精神支柱,父亲一直打电话,希望儿子此时能够陪伴在身边。但此时的王言帅正在项目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工作忙碌加上信号条件恶劣,错过了父亲的电话。母亲的手术顺利完成,而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七尺男儿瞬间泪如雨下。这件事情也成了他不能释怀的遗憾。
对于妻子,王言帅除了感谢,只有感谢。在他常年出差和加班的日子里,妻子承担了照顾家庭的大部分重任,却从没抱怨过什么,对于王言帅的工作,她只有支持。她鼓励王言帅,“工作时,你只管安心工作,回来后,我们尽可能开心生活。”正是由于妻子的鼓励和默默支持,他才能够始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义无反顾地做好每一个项目、圆满完完成每一个任务。
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得知自己获得“明达工匠”这一荣誉后,这个黝黑的“90后”小伙谦虚地笑着,然后满怀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带着不达目的不服输的劲头,背上行囊,再次投入到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去,继续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业绩。
上一页
下一页